南轩文化园将于11月开园 重现“张朱会讲”湖湘风华

 二维码 92
为了抢工期,7月3日,南轩文化园就正常进行作业了,此时的洪水还未完全退去,为了不影响河中心正在推进的桥面施工,项目部特意去租了一条船,运送材料。

“宁乡特大洪灾使南轩文化园项目部分便道、路基、大堤受损,但是主体工程经受住了考验。”据县新型城镇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严立文介绍,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7月2日,项目全体工作人员就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到了7月3日,部分标段便进入正常施工状态。

一期投资约6000万元

一饰一摆皆显品质

登九曲奇峰远眺,下有一座马蹄小山,名官山。官山原名罗带山,因为宋朝张浚、张栻父子安葬这里,御赐“大小文武官员至此止步下车”的御碑亭,后建张浚父子祠和南轩学院,所以改称官山。

登官山,吊唁先人,观书院遗址,思绪不禁翻飞,欲逆时流而上,追溯那一段张扬、鲜明的往事。而坐落于巷子口镇官山村、联花村的南轩文化园,其建设,一为彰显历史底蕴,一为展优美自然风光。

项目总规划占地1736亩,包括有一路、一桥、一院、一楼、一牌坊、一坝和一广场,其中一期用地为96.6亩,投资约6000万元,建设内容自北向南包括南轩书院、官步桥和南轩路三大部分。

“整个项目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都保持着高要求和高品质,在建筑材料、装饰物品等的选择上,也是以高端产品为首选。”严立文说,这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建设而成的项目,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饰一摆,都要求高。就像南轩书院用来搭建横梁的木头,选择的是直径40公分以上的花旗松。它材质坚韧,富有弹力,保存期长,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在通过防腐防蛀等特殊处理,使用寿命长达几百年。

前期施工一丝不苟,后期装饰陈列上,南轩文化项目更是做到了极致。由各大名家组成的文化设计团队,设计出来对联、牌匾后,在北京召开文化交流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名家大师现场切磋,再择精品而用。

五施工队同步推进

借11月“张朱会讲”,正式开园迎客

翻开历史的画面,回到南宋。在岳麓书院,张栻、朱熹两位大家用精密高超的思维探讨了哲学意义上人和人性的秘密,史称“张朱会讲”。

据悉,“张朱会讲”850周年纪念活动闭幕式将在南轩文化园举行,而南轩文化园也将乘着此次盛事之风展露其真颜。

“今年上半年雨水太多,延误了工期。现在是五个施工队同时施工,确保能如期按质完成所有的建设。”严立文说,现在是南轩路,官步桥,南轩书院,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亭台楼阁、牌坊五个标段同步推进,项目上每天有300多施工人员,3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在同时运转。南轩文化园项目自2月19日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克服多雨、地形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仅用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系列主体工程建设,建设速度真的很快。

“我们标段是4月6日正式开工,书院主体、屋面预计在8月底可以全部竣工。”在南轩书院建设现场,改标段施工员刘建国表示,南轩书院的整体建筑风格沿用岳麓书院的风格,除建有求实堂、南轩阁、书院遗址等特色建筑外,还包含景观水道、神道、连廊、南轩门、知行牌坊和圣旨碑亭等。所有的主体建设会在8月中旬完成,随后会进行装饰、陈列、布展,11月份可以正式与广大市民朋友见面。

环顾整个项目建设现场,人声鼎沸、机器轰鸣,好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而作为沩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南轩文化园,是一个集山川、湖泊和历史人文景观三大资源要素于一体,适合休闲体验、寻根问祖、生态旅游的项目。它依托和利用现有的河道、荒滩和山林等独特的山水生态和人文资源进行规划设计,最终形成大小景点53处,是一个别的地方很难复制的生态旅游项目。

待南轩文化园建成后,宁乡西部的旅游资源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不但惠及巷子口镇,还将辐射龙田、沩山、沙田等周边乡镇,直接带动数千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为宁乡西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前景无限的路子。


文章分类: 项目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