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文化强校和特色办学 宁乡官山中学更名为南轩中学 二维码
237
2012年7月,湖南宁乡官山中学更名为南轩中学的申请,正式获得了宁乡县人民政府的批准。南轩后裔第36代孙中国银监局法规处处长张劲松为宁乡南轩中学题写了校名。更名后的宁乡南轩中学将与四川绵竹南轩中学结为姊妹学校。 据悉,此次改名,一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张栻,二是为了促进宁乡南轩中学的文化强校建设,彰显起办学特色和进一步提升办学效益。 南轩中学校长张拥军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更名后,学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强调学生的思想性和动手能力,力争把南轩中学打造成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高水平学校。” 湖湘学派集大成者 张栻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祖籍四川绵竹,世称南轩先生。 其父亲张浚,徽宗时进士,做过南宋高宗、孝宗两朝的丞相,一生以恢复中原为职志,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并选拔重用韩世忠和岳飞等抗金名将。 作为张浚长子,张栻以父荫补右承郎,先后知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江陵(今属湖北)诸州府,曾入朝侍讲,后进直宝文阁,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 张栻曾创建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系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 父子俩同葬于官山 1161年春,张浚被贬到长沙。 一天,心情愁闷的张浚在儿子张栻陪同下,来到长沙西部沩山踏青。当父子俩行至宁乡官山地带时,但见这里青山如翠,垂柳含烟,溪水似带,好一处清静干净的地方。 张浚突然萌生出了自己百年之后归葬于此的想法,张浚的想法得到了儿子张栻的支持,并表示自己百年之后也会来陪伴父亲。 3年后,张浚含恨离开人世,归葬于此,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张栻随后在父亲的墓前,盖起了一座叫做南轩的书院,自此一边与青灯黄卷为伴,一边悉心守护着父亲的陵寝。 16年后,张栻也追随父亲而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父子俩,从此便把这里叫做了官山。 重视教育思想前卫 张栻十分重视教育,主张以“成就人材,以传道济民”为出发点办学。 他在《岳麓书院记》中指出:“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这既是张为岳麓书院制定的办学方针,也是他的教育思想。 自隋唐立科举取士制度以后,学校便成了科举的附庸,办学也就是为了科举取士。两宋官学的弊端正表现在士子们“争驰功利之末”,以“异端空虚之说”为是,而以“事天保民之心”为非。 张栻的主张便是针对这种弊端而提出来的。他明确提出办学不应为了科举,不能“为决科利禄计”,“亦岂使子习为言语之辞之工”,意即反对学校以缀辑文辞为教,而应注重学生的操行培养,更提出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传道济民”,要为社会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 下一篇国内首座张栻雕像揭幕
文章分类:
项目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