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二维码 1078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话说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


                       

作者:张勉效

“写完《儒家伦理思想史》明代卷,五十多年来的学术人生终算是可以告别了。不过,学术之笔是搁置起来了,但人生的回顾却刚好由此起笔……,深恐余年无多,不得不秉烛而游”。这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岁月留痕.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自传的开头语。现今米寿之年的陈谷嘉老教授(以下简称陈老),已是著作齐身,却仍笔耕不辍。这种“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之精神,笔者只好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来颂赞陈老。

陈老,1934年5月生于宁乡铁冲南坪村乌石庙的陈家名门旺族。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湖南大学工作。仅一个月,受湖南大学派遣到北京中国社科院,师从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史学家侯外庐教授,受授三年。故他在自传中写到:“我一生学术研究,基本上是踏着侯外庐师学术轨迹前进的”。

陈老是湖南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宋明理学研究专家,曾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中国哲学》主编。1992年被原湖南大学主管单位国家机械工业部授于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理论工作者;1998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荣誉社会科学专家荣誉称号。之外,陈老还有众多社会兼职,如:湖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朱子学刊》、《中国书院》顾问和编委;国际儒学联合学会理事、顾问;美国国际中国哲学学会顾问;台湾中华青年儒学顾问;湖南省书院研究会会长;湖南省伦理学会、孔子学会副会长。


陈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60多年,出版的专著主要有:《宋代理学伦理思想史研究》、《元代理学伦理思想史研究》、《明代理学伦理思想史研究》、《清代理学伦理思想史研究》、《儒家伦理哲学》、《岳麓书院名人传》、《张栻与湖湘学派研究》、《张栻传》、《湖湘学派源流》(与朱汉民合著)、《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与邓洪波合著)、《中华文化通志.社会理想志》、《中国德育思想研究》(合著)、《伦理学纲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合著)等。主编《中国书院辞典》、《中国哲学》(第15--20辑)、《书院研究》、《书院文化研究》、《中国书院史资料》(上、中、下集)。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哲学》、《孔子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求索》等杂志以及日本东京伦理研究所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陈老在自传《学术记》中写到:“学术研究是我人生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现我人生学术之梦,几乎耗尽了我的毕生精力,尝尽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伤痕与愉悦交集,走过了我学术人生的流年”。

纵览陈老的学术研究,可大致分为:中国伦理思想史、湖湘文化、书院文化三个研究领域,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三大贡献。

一、伦理思想断代史研究,填补了历史学术空白。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亚阳及伦理学博士刘莉萍教授撰写的《试评陈谷嘉先生伦理学术思想》谈到:“作为侯外庐学派的传承者,先生的伦理学术思想具有明显的侯外庐学派特征,非常关注社会和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学术最具特色的方面,可谓倾注了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很长一个阶段从属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没有独立的学科形态,局限于对中国文化的哲学史阐述和以哲学概念为解析框架的研究范式。陈先生在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上独辟蹊径,和老一辈伦理学家一起开辟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新方法、新角度,其在中国伦理思想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已为众多学者肯定,他的四部伦理学著作都被学界认定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诚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焦国成先生在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在断代史的研究中,陈谷嘉先生的《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宋代理学的核心伦理概念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阐释”。特别是宋、元两部断代史的研究,更是填补了学术空白,其学术独创性难能可贵。

二、湖南文化属于湖湘文化,这是因为张栻性本论哲学为此奠基了理论基础。

陈老在《张栻与湖湘学派》一文中提出:湖南文化属于湖湘文化。80年代,传统文化复兴,出现了文化热的讨论。讨论什么呢?究竟我们湖南属于什么文化?当时有一个主流意见,认为湖南只是楚文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论点是湖南没有哲学家,楚文化有老子和庄子的哲学作为基础,湖南就只能列入楚文化的范畴。还有人提出了湖南的文化是荆楚文化,湖北的荆州加一个楚文化。我认为,在南宋时期,湖南从楚文化母体中,裂变成为一种独特的湖南的区域文化形态,即具有湖南特色的湖湘文化。

湖南能从楚文化母体裂变为湖湘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态,主要因为张栻提出了性本论。“性”是什么意思?“性”是人性,就是讲人的本性。人性是对人的本质抽象,它跟朱熹的“理”不一样。回顾历史,从先秦时期开始,为了确定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们形成一种直观的看法,觉得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人为万物之灵。人与万物不同,人与天地相并列,称之为天地人三材,天大地大人亦大。张栻从性本论哲学本体上回答了为什么天大地大外,还有人亦大。性本论从哲学层面凸显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人生意义,把湖南文化的品位提升了,变为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这是因为张栻性本论哲学为此奠基了理论基础。

朱镕基总理与陈谷嘉教授(来源陈谷嘉:《学研三记》)


   

三、首提书院文化和书院学概念,开创书院研究新局面。

陈老在《岁月留痕》自传写到:肇始于唐而兴盛于宋的书院,是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制度,它虽在古代大放异彩,但清末之后沉寂近百年,几乎无人问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出现了我国文化的复兴。20世纪80年代,被历史尘封的书院宝库被打开,推上了学坛。但开始时,学者心目中,仍是一个新课题,只有少数从事中国教育史的学者涉足,其他从事思想文化、社会史研究的几乎无人参与,书院研究的视野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书院研究限定在狭小的教育史的框架内。诸如书院的文化、学术、教化等功能少有涉及。但历史发展表明,书院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学术研究的重镇,是儒家文化研发的中心,又是藏书与图书出版及教化的重要场所,书院聚多功能于一身。毫无疑义,书院必须置于一个文化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我经过反复地思考和研究,以多维的视角对书院历史认真审视,终于取得了突破。


        


我大胆地首先提出书院文化和书院学的概念,在《宋代书院与宋代文化下移》、《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及《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等论文和专著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书院文化、书院学的概念得到了学者的认同和接受,并认为这是书院研究中的突破,开创了书院研究的一个新的局面,基于岳麓书院邓洪波等出版了一批具有书院研究新意的著作,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也就成了学界公认的书院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岳麓书院之所以成为湖南省确立的湖湘文化基地,也在于湖湘文化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陈老学术教研60余年,真可谓:桃李芬芳满天下,教泽绵长福满门。2013年5月为庆祝陈老八十华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师生与陈老的门生弟子,在书院文庙的明伦堂召开“陈谷嘉老师八十华诞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共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湖南大学马克思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亚阳先生在致词中说:

作为弟子的我,首先诚挚地祝贺恩师生日快乐!同时借此机会,衷心地感谢恩师对我的悉心培养和谆谆教诲!师恩浩荡,泽被终生,没齿难忘!今天,我们借陈老师八十岁生日之际,召开学术思想研讨会,据说这在书院以自己的老师为对象还是建国以来第一次。陈老师一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著书立说、笔耕不止,成果丰硕、精彩无限。陈老师的道德文章有口皆碑,堪称一代大师!但我们也都知道,近年来,陈老师的家中相继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故:2006年,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老伴不幸辞世;还不到两年,年仅四十出头的唯一男儿又被病魔无情地吞噬。老年丧妻失子,陈老师遭遇了人生不幸中之最大不幸!此情何以堪?此心何以堪?我实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然而,令我们意想不到而且特别欣慰的是,在饱受如此沉重的人生打击之后,陈老师却以其超乎常人的非凡毅力顽强地坚挺下来了。近年来陈老师更是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了自己毕生所钟爱的学术事业,夜以继日,埋头伏案,以祈求在学术研究中寄托情感、汲取能量、完成夙愿。


            

在陈老师书房兼卧房的窗户上,悬挂着一幅由陈老师亲自撰写的对联:“破卷古今消永日;临窗昏晓送流年。”我想,这是陈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学术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和学术人生理想的忠实践履!

   作者简介:张勉效,一九五二年出生,宁乡巷子口黄鹤村太阳冲人。现为宁乡市政协文史调研员;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


               

参考文献:

①《岁月留痕.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陈谷嘉著.

②《张栻传》.陈谷嘉著.

③《张栻与湖湘学派》.陈谷嘉著.

④《在陈谷嘉老师八十华诞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唐亚阳》(《岁月留痕》.中国文史出版社)

⑤《试评陈谷嘉先生伦理学术思想.唐亚阳、刘莉萍》(《岁月留痕》.中国文史出版社)